前言
在每個假期,許多家長總是陷入煩惱之中,試圖找出讓孩子在這一週的假日有愉快的親子活動。百貨公司、大賣場、游泳池、棒球場,以及社區公園等,都是常見的選擇,當然還有待在家中哪都不去,任由他們整天盯著平板電腦看動畫。然而,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頭痛。而且,讓孩子整天盯著螢幕也不是解決之道。我們將探討的主題「共融式公園」。儘管在外表上,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公園,然而在遊戲場設施的設計背後,卻蘊含了巧思。這些公園在設計理念上專注於滿足特殊需求族群的要求,為遊戲空間帶來更多元的體驗。
起源與定義
「遊戲場」是塑造兒童成長的關鍵環境。在樂園裡,小朋友們自然而然打成一片,一起奔跑、大笑,透過遊戲與互動,培養的人際關係。在遊戲的過程中,小朋友們會相互模仿,培養出各種感官與認知技能,藉此認識了解到彼此的共通點與差異化,慢慢學會尊重與包容。然而,現行許多遊戲場的情況卻是缺乏無障礙的設計,遊具的選擇也往往忽略了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兒童的需求,如肢體障礙、聽障、視障、自閉等孩子的遊戲需求。導致這些小朋友逐漸淡出遊戲場,少了一起玩樂的機會。
如今,歐美地區廣泛支持的共融遊戲場觀念,透過不斷的試錯,調整遊戲設施的難度,達成既能符合輪椅使用者可以使用也不喪失挑戰度的平衡,減少因挑戰難度不足讓學齡兒童不再踏入遊戲場的問題。藉由提供多元且不同難度的挑戰,以迎合不同年齡、能力和需求的孩童,使他們有機會參與遊戲,促進體能、認知、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的成長。
『共融式公園』裡的遊戲場強調在整體遊戲空間的設計,而不僅僅是遊具的形式。主要通道應考慮無障礙,以便讓使用輪椅的兒童及其照顧者能夠輕鬆接近遊戲設施,遊戲場地的位置也需充分思考周邊交通支援系統。無論是為個人或多人而設,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滿足和安全,提供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。
國外案例
讓我們先透過以下網站觀看一些『共融式公園』的案例吧!
https://www.inclusiveplaygrounds.net/videos.html
『共融式公園』裡的設備: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inclusiveplaygrounds.net/)
主要功能:
遊樂設施類型 | 發展技能 | 主要收益 |
旋轉類 | 敏捷性、平衡性、協調性、核心身體力量 | 合作、想像力遊戲、社交技能提升 |
滑動類 | 協調性、平衡性 | 分享和輪流、耐心 |
攀爬類 | 強肌肉力量(上半身、下半身、核心)、物體導航 | 空間感能力 |
鞦韆類 | 平衡感 | 放鬆、有節奏的動作 |
彈跳類 | 腿部力量、平衡能力 | 獨特的升空感覺 |
通道類 | 四肢力量 | 想像力、安靜場所自我調節情緒 |
高價類(單槓) | 手臂肌肉力量、握力、手/眼協調能力、身體控制能力 | 提升肌肉力量和協調性 |
感覺面板 | 認知、觸覺、感覺 | 探索紋理、形狀、聲音、顏色、豐富想像力 |
台北市共融式公園
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台北目前現有的共融式場域有幾處吧!
https://play4u.gov.taipei/News.aspx?n=4773608F226124D4&sms=7B56BA5392EB632C
行政區 | 共融式場域 | 最早啟用時間 |
大安區 | 8處 | 民國106年4月 |
大同區 | 6處 | 民國107年1月 |
北投區 | 13處 | 民國107年3月 |
士林區 | 11處 | 民國103年12月 |
內湖區 | 6處 | 民國106年1月 |
南港區 | 9處 | 民國106年1月 |
萬華區 | 5處 | 民國108年5月 |
中正區 | 3處 | 民國108年6月 |
中山區 | 9處 | 民國106年1月 |
信義區 | 5處 | 民國106年1月 |
松山區 | 4處 | 民國107年3月 |
文山區 | 8處 | 民國106年1月 |
通過上述資料,我們可以得知目前台北市共有38座共融式場域,其中包括公園、新樂園、遊樂場、小學和特殊教育場所等。在這些場域中,公園是最主要的共融式場域類型,並且佔了最大的比例。然而,共融式場域並不僅限於公園,它還延伸到其他不同類型的場所,例如學校和特殊教育機構。
從區域的角度來看,一些早期發展的台北市區,像是中正區、萬華區和大同區,因為歷史發展的軌跡和土地使用的脈絡,可能擁有較少的共融式場域。但共融式場域並不是衡量一個地區是否擁有綠地的唯一標準。即使某些地區的共融式場域相對較少,仍然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綠地和休閒場所,請讀者不要搞混了唷!
讀者們有注意在家裡附近的那些公園國小嗎?不妨花些時間去觀察當地的公園和學校,看看是否有經過特別設計的共融式設施,為在地不同需求群體提供更友善和無障礙的休閒空間,也為這社區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發展多盡一份心力!
結論
在公共政策領域,共融式場域可能是一個較為小眾、未受關注的議題,但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。相反地,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,因為背後涉及到許多讀者可能並不知曉的數據。
以台北市為例,根據2022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,身心障礙人口佔全市人口的比例高達9.7%。而其中,17.4%的身心障礙人口是先天性的。另外,2023年第一季的資料顯示,台北市0至6歲的兒童中,有 915 位是身心障礙者。考慮到當今社會普遍少子化的情況,家庭通常只有一名子女,這些家庭必然會投入更多的心力來陪伴和照顧孩子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並理解這個世界,這個議題絕對不應該不被討論。
共融式場域不僅僅關乎特殊需求的兒童,一般的兒童也能夠在其中一同遊玩,透過與特殊需求兒童一起參與遊戲或自行遊玩,都能夠獲得全新的生命體驗。此外,這些場域也能夠方便身心障礙家庭父母們帶著孩子一同前來遊玩。例如,設計寬敞的道路和靠近停車場的佈局,有助於輪椅使用者更便利地出行,享受家庭美好之樂。共融式場域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現有的遊樂場,透過加法取代減法,增加場域的多樣性和可容納性,以創造更多元且包容的公共空間。了解完共融式公園這個議題後可別馬上就忘了,讓我們一同持續關注這項議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