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別教育不再難以啟齒,父母一定要懂的三個妙招

隨著網路新世代的來臨,孩子接觸手機、電腦網路的年紀越來越小,我曾看過國小低年級的小朋友能隨意的用手機上網,在形形色色的網路世界中漫遊,甚至瀏覽不屬於他們年紀應該看的網站。你說他們心靈真的早熟到能接受這些刺激了嗎?我認為這個問題值得父母深思。這跡象可能源自於父母的放任,以及孩子對於性別教育的乏饋,尤其隨著雙薪家庭比例的提升以及網路浪潮的席捲之下,這個問題日益嚴重,在此跟大家分享我對於家庭性別教育的看法。

 

家庭之性別教育

 

家庭做為每個人學習的起點,亦是塑造人格的關鍵場所。家庭教育應當提供親職、子職、兩性、婚姻、倫理等不同的教育活動。然而性別教育一直是台灣家庭教育中較為薄弱的一環,主要是亞洲人普遍對於兩性議題較為晦澀,許多家長不知如何開口,進而忽略性別教育。導致孩童只能從學校、同儕,甚至是網路來瞭解性別教育。孩子透過同儕與網路來了解性別知識可說是危如累卵,一不注意可能遭受心理甚至是身體上的摧殘。我認為父母應當瞭解性別教育對於孩童的重要性,並努力肩負起教導的責任。

 

性別教育的意涵

 

性別教育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他不只著墨於兩性之間,還包含了許多意涵。性別教育能延伸出三種深意,分別是:自我認同、保護自己、尊重他人。這些都是孩子養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關鍵。

1.自我認同

性別教育最基本的一點是了解自己,進一步形成自我認同。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能自由地展現多元的特質,沒有一種特質是專屬於單一性別。即使自己與大多數的男孩女孩不一樣,也能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,達到真正的愛自己。

2.保護自己

與防治性騷擾、性侵害有關。根據衛福部的統計,2021年共有1906名兒童受到性不當對待,而其中的加害者有超過8成都是熟人。因此性別教育的第二要點在於教導孩子保護自己,平時多與孩子討論身體自主權、了解性侵害是什麼,以及教導孩子說「不」的勇氣。唯有建立良好的性別教育,若是孩子遇到異狀時,才能勇敢的說出來,進而防治兒童的性侵,給予孩童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。

3.尊重他人

性別教育的目的是落實性別平等,建立一個性別和諧的社會。性別差異的影響遠比種族、宗教等因素來得早,也更為強烈。這些壓迫往往來自缺乏尊重,社會制定出一套框架,一味的將人限縮於此。男孩就要陽剛;女孩就要陰柔,這樣的想法正是沒有設想與尊重不同類型的人。性別友善的社會是我們努力的目標,而達成的方法則依靠我們的下一代,透過世代的不斷更新,期望能實現互相尊重的願景。尤其在台灣同婚合法後,性別教育更應著重在尊重每個人的性向。

 

性別教育的幾個妙招

 

性別教育主要難在如何開啟第一步,尤其是針對較小的孩童(3-9歲),父母一方面擔心性別教育是否過早,導致孩子無法了解,一方面又覺得害羞不知道怎麼開口。面對這種窘境,我有三個妙招:

1.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

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重要的元素之一,若是親子溝通不良,勢必造成家庭教育事倍功半,更別說是性別教育。因此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是首要目標,營造良好環境的關鍵與父母的角色有關。關於溝通角色,加拿大心理學家Eric Berne提出PAC理論,這一套教導人們如何增加溝通效率的理論。P代表Parent(父母)、A代表Adult(成人)、C代表Child(兒童)。這三個分別是三種不同的說話模式,兩者採用模式的不同會影響溝通的品質。P的說話模式是命令與指責的語氣,也就是我們印象中亞洲傳統的父母。A的說話模式是客觀理性,並建立像是朋友的平等關係。

C的說話模式是如同孩子般被動接受,並且任性不負責。根據研究,最差的溝通模式是兩人都使用P(命令)或是都使用C的模式(被動),兩人互相命令指責、互相任性,這都會使得溝通中斷。其次,普通的溝通模式是其中一人擔任主動命令的角色,而另一人被動接受(例如:PC、PA、AC等等),這是一般常見的溝通模式。父母孩子、老師學生、老闆員工等等的多半都是使用這種溝通模式,雖然有用但仍不是最好的。尤其是父母與孩子,命令指責的父母與被動接受的孩子往往親子關係不太健康。如果要達成最優良的溝通品質,就必須兩人皆使用A的模式,兩人皆理性客觀,並且建立如同朋友的平等關係。

 

PAC溝通理論/自行繪製

 

回到親子溝通的主題上,我認為父母與孩子雖有年齡上的差距,以及上下的關係,但仍可試著將自己建立成引導者、陪伴者,而非絕對的支配者。我們都習慣使用父母對孩子的溝通模式(PC),然而不妨能使用AA模式,建立較為平等的溝通。即便孩子錯誤時,切勿急著謾罵與指責,讓孩子把你當作大朋友,那麼他什麼都敢跟你說,也願意聽。如此一來性別教育就更容易開口實現,而父母也更有機會察覺孩童的任何異狀。

2.布偶戲

年紀較小的孩童想像模擬的能力有限,他們需要更具體的圖像來了解。此時能靈活呈現的布偶便是優秀的教育器具,父母透過布偶的演示,讓孩童了解兩性之間的差異,以及活動距離。也能讓孩童自行操作布偶,父母藉此探查孩童對於性別教育上的理解與認知。

 

布偶戲示意圖/Pixabay License

 

3.繪本

面對較難啟齒的性別問題,性教育繪本也是良好的幫手。這類的繪本不僅能針對父母較難解釋的問題(像是性別認同等議題),透過淺顯易懂的圖文,讓孩子獲得解答之外,還能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性教育系統。這類的繪本可分為性特徵、性別平等、性侵防護等等,每種類型都有各自的功能。

 

類型 性特徵 性別平等 性侵防護
功能 解釋男女身體上的差異,提升孩童對於身體構造的了解。 建立孩童性平概念,加強孩童對其他性別的尊重。 讓孩童擁有保護自己,辨別危險的能力,防治兒童性侵。
推薦繪本 《不可思議的你》 《愛穿裙子的阿旺》 《蝴蝶朵朵》

 

現代社會多麼複雜與快速,父母做為孩子的保護傘也該與時俱進。以前傳統家庭容易忽視的教育活動,現今應當努力補足。尤其在同婚合法後,迎來性別教育新一波的浪潮與革新。唯有不斷的學習與孩子溝通,並學習新的教育方式,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,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在性別教育中獲得自我認同,並努力往尊重他人的路邁進。

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
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

延伸閱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