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種工業用地跟住宅用地大不同?

 

 就像身分證般,每一塊土地都有自己劃分的類型,一旦更改土地,需要向當地地政事務所申請變更地目,而土地若要興建的話則需要向單位申請「建築用地(簡稱建地)」,以建地的項目分類可大致區分為甲、乙、丙、丁種工業用地以及住宅用地、商用地等,每個類別的建地在貸款利率也有所不同,而能不能適用房貸也有所差異。此篇文章會介紹上述所提及的建地項目,以及說明現在台灣常見「用乙種工業用地作為住商混合建案」的模式,究竟會對購屋族造成什麼影響。

 

建築用地的種類,它們是如何劃分?

 

  • 工業用地

 影響工業用地的最主要兩個因素:建蔽率、容積率。建蔽率指的是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的大小,容積率則是決定建地能蓋多高,假設建蔽率60%、容積率240%、有100坪的土地,則一樓坪數會落在60坪,往上可以蓋三層樓(60坪*3樓=240坪=100*240%),簡單來說建蔽率愈高,建案愈寬;容積率愈高,建案愈高。接著以使用模式可以細分成特種、甲、乙、丙、丁種工業用地。

特種工業用地:建蔽率40%。容積率160%

供煉油、放射性、易爆物等高汙染產業使用。

甲種工業用地:建蔽率60%。容積率240%

供山坡地範圍外之農業區內建築使用者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重工業」,如化學、化工、電鍍等產業使用,生活機能與方便度都比住宅用地差,相對地房價也較低。

乙種工業用地:建蔽率60%。容積率240%

供鄉村區內建築使用者,可供居住及低強度的商業使用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輕工業」,如電子加工、汽機車運輸等,生活機能與方便度介於甲種工業用地跟住宅用地之間。

丙種工業用地:建蔽率40%。容積率120%

供森林區、山坡地保育區、風景區及山坡地範圍之農業區內建築使用者。近期各地政府單位對水土保持的規定有更嚴格的趨勢,相對地會壓縮到容積率(可向上蓋的坪數)。

丁種工業用地:建蔽率70%。容積率300%

屬於非都市地區工業土地,供工廠及有關工業設施建築使用者。

 

  • 住宅用地、商業用地

 住宅區同樣可以按照容積率以及建蔽率區分成九項,其九項的差異最主要是與鄰近周遭的生活機能作區分,基本上這九項都是以供民眾住宅使用為主。商業用地也是同樣的規則區分成四項,其四項的差異最主要是以商圈販售內容為主,像是零售業、服務業、批發業、娛樂業等。

 有趣的是住宅以及商業用地有規定「禁止產業」,像是加油站(住一到住四)、殯葬服務業(商一)等,工業用地則無。

想知道自己家的地段位在什麼種類,可以上網搜尋該政府單位的城鄉資訊平台:

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平台

https://www.zone.gov.taipei/

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平台

https://urban.planning.ntpc.gov.tw/

 

那麼住工業用地有甚麼好跟不好的地方?會影響購屋族哪些部分?

 

  • 缺點:處於灰色違法地帶、環境龍蛇雜處、貸款利率低甚至是不符資格

 首先,我們來談談缺點的部分,最直接的衝擊就是「它是違法的」,基本上使用非住宅用地做為住宅使用是違法行為,不過關於這部分,建商也坦言表示,「用乙種工業用地作為住宅使用是法律的灰色地帶,且這樣的現象在民國80年就已經存在了,如今台灣30年內的建案中,乙種工業用地已經占據不少分量,倘若政府要決心嚴格執行,勢必會造成不少反彈跟聲浪」。但也難保未來哪一天會面臨這樣的問題,其中牽扯的關係就像是房市中的灰犀牛。

 (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)

 再者,工業區牽涉到廢水排放、廢棄物清理、空氣汙染、進出交通等因素,因此想要擁有寧靜市中心、坐擁樹海第一排等優良住宅條件很難實現。

 最後是貸款問題,銀行會根據房子價值、個人信用作出綜合考量,基於上述的先決問題,銀行端有可能是無法發放貸款給購屋族。

 另外還有電費跟裝潢問題,電費將以工業電費計價,會比住宅用地貴,但是事後再去跟台電申請也是可以的,只是多一個步驟;裝潢問題,建商也知道工業用地無法作為住宅用地,因此成交多以毛胚屋(無隔間、無裝潢)的形式完成契約,事後的裝潢則由購買人承擔。

 

  • 優點:單坪價格便宜

 講了這麼多劣勢方,那為何還仍有許多建案使用「乙種工業用地」?羊毛出在羊身上,乙種工業用地的重點在於單坪價格便宜,光是這一點就讓不少購屋族趨之若鶩根據信義房屋的報導,乙工宅的優點在於「價格」,通常會便宜二~三成,缺點是貸款成數會降低,也無法申請首購優惠,日後要轉手出售,行情也不比住宅用地好。假設購屋族想買30坪的房子,住宅用地一坪50萬,則乙工宅就可以以一坪40萬(50*0.8)行情賣出,兩者相差300萬,不少人會以這個條件下去檢視,300萬可以補足裝潢跟電費的部分還有找,利弊權宜之下乙工宅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 

 優缺都有的乙工宅讓不少購屋族又愛又恨,但別忘記如果房子是要長久居住,還要考慮到交通、環境、本身屋況等問題,因此事前要考量管線是否會有漏水、發霉等問題,交通是否能滿足低噪音、低汙染的標準,環境則因為住商混宅的關係,也要思考居家周遭進出人口的背景,再退一萬步思考,也難保政府會開始肅清乙工宅(通常會從貸款或是條件等軟性劣勢條件下手),如果想要給全家人安心又舒適的住宅,建議還是找住宅用地為上策。

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
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

延伸閱讀:

訂閱電子報
訂閱電子報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