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感性是什麼?韓國台灣感性熱潮下,看見台灣感性老屋的浪漫日常

分享:

文章目錄

今年,一股名為「台灣感性」(대만감성)的熱潮在韓國社群媒體上悄悄發酵。許多韓國年輕人來到台灣旅遊,不再只追求網紅名店或熱門景點,而是沉醉於巷弄間的老屋、街角的老店,甚至是不完美卻充滿人情味的日常街景。究竟「台灣感性」是什麼?為何它會引起如此高的熱議?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起從韓國人的視角,看見台灣日常的不凡魅力。

 

台灣感性是什麼?為何在韓國掀起熱潮

台灣感性(韓語:대만감성)成為韓國社群的熱門關鍵字,常見於 Instagram、小紅書,甚至是韓國綜藝和 KOL 帳號中。「台灣感性」一詞其實沒有一個標準定義,而是對「台灣日常氛圍」的形容,像是狹窄的巷弄、老公寓、招牌林立的街景、泛黃的窗框與鐵窗花。

這股熱潮的背後,台劇可說是功不可沒。從電影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、到掀起全亞洲熱潮的台劇《想見你》,劇中充滿懷舊感的校園與街景,讓許多韓國觀眾為之著迷,也點燃了他們來台親身體驗的渴望。在台劇的濾鏡下,這些對台灣人來說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場景,都變得充滿了故事性與浪漫情懷。

對於生活在高壓、快節奏社會的韓國年輕人來說,台灣的街景顯得更為隨性、自由,這種「不完美的日常」反而帶有一種浪漫感,成為他們追求療癒的出口。光是 Instagram 上,#대만감성 的相關貼文就有超過 1.7 萬則,而 #台灣感性 也有超過 5,000 則,顯示這股風潮的討論熱度。

這股「台灣感性」的熱潮,也直接轉化為強勁的觀光動能。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資料,2025 年上半年來台的韓國觀光客人數,相較 2024 年同期成長了 2.63%,這不僅證明了「台灣感性」不再只是網路話題,更已成為吸引韓國旅客的實質動力。

▲2024年與2025年上半年,來台旅遊韓國人數統計。資料來源/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統計資料庫,房市氣象台整理。

 

哪些場景與明星作品展現了台灣感性?

台灣感性不僅存在於日常,更透過影視作品廣為人知。許多在韓國熱播的台劇與電影,都將台灣特有的街景融入其中,讓韓國觀眾為之著迷。例如,台劇《想見你》中的老舊公寓與巷弄場景,其帶有年代感的懷舊氛圍,讓許多韓國粉絲特地來台朝聖。這些在台灣人眼中平凡無奇的街景,在韓國社群上引起熱烈轉載,成為一種獨特的「電影感」。

此外,像是歌手盧廣仲、五月天的MV,也常以台灣的舊式公寓或馬路街道為背景,這些影像讓台灣感性從單純的街景,昇華為一種充滿故事性的美學氛圍,讓更多人透過作品,感受台灣獨有的溫暖與人文底蘊。


那些鏡頭下,經典的「台灣感性」場景

《想見你》從唱片行到巷弄,每個角落都充滿故事
老屋場景: 劇中黃雨萱與李子維相遇的「32唱片行」,因為斑駁的牆面與復古裝潢,帶領觀眾穿梭時空,更增添了影劇迷對該地點的情感投射。

▲《想見你》在32唱片行的拍攝場景,成為韓國旅客來台必訪的朝聖地。圖/想見你臉書粉絲專頁

 

巷弄街景: 主角在隨處可見的街角、路口凸面鏡前對視,將日常的街景昇華為浪漫的電影場景,在韓國社群引發熱烈討論。

▲主角們在我們熟悉不過的路口相視的畫面,掀起了在路口、馬路邊打卡的風潮。圖/想見你臉書粉絲專頁

 

韓國偶像到台灣取景:捕捉最真實的日常

NewJeans 《How Sweet》團員們穿梭在老宅公寓與巷弄中,從充滿生活感的公寓樓梯、雜貨店,到街頭巷尾的風景,捕捉台灣街頭的率性日常。

▲韓國女團NewJeans 在台北街頭、雜貨店裡拍攝MV。圖/《How Sweet》MV畫面

 

Mamamoo 隊長 Solar 頌樂,近期與台灣歌手 9m88 合作推出中文單曲《Floating Free》。頌樂身處於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公車上、巷弄間,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場景,在韓國人眼中卻充滿了獨特魅力。

▲Mamamoo隊長頌樂在台灣拍攝MV,捕捉了充滿台灣味的公車站與街景。圖/《Floating Free》MV畫面

 

當名人與YouTuber也愛上台灣感性婚紗照

HYUKOH 吳赫:在天橋捕捉獨有的城市氛圍
韓國獨立天團 HYUKOH 主唱吳赫與太太的婚紗照,在社群上引發熱烈討論。他們選擇在已拆除的台北「和平新生天橋」下取景。當綠燈亮起,兩人牽手走過斑馬線,這份簡單的日常瞬間,在鏡頭下卻充滿了故事性,更成了兩人相知相守、攜手前行的最佳寫照。

壹加壹:用路邊小吃攤記錄甜蜜日常
知名 YouTuber 壹加壹的婚紗照,也完美詮釋了「台灣感性」的精髓。他們選在民生社區的「瘦哥擔仔麵店」,兩人身穿禮服、手拿捧花,坐在鐵製桌椅上,背後紅藍跳色的「擔仔麵」招牌充滿趣味。而這張照片用美食與喧囂記錄愛情的模樣,捕捉的不只是幸福的瞬間,更是兩人最真切、最日常的甜蜜互動。

▲韓國歌手主唱吳赫與太太在台北路口拍攝婚紗照、知名Youtuber壹加壹在小吃店、欄杆階梯上拍婚紗照,呈現最有「台灣味」的甜蜜日常。圖/wedding_nini@ig wilsonliao__@ig

 

台灣感性老屋美學:把懷舊氛圍帶進生活

說到「台灣感性」,老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,鐵窗花、磨石子地板、木窗框與暖黃燈光更是與之相關的關鍵元素。這些元素,原本只是人們生活裡的一隅,如今因為社群媒體的分享,被重新賦予獨特的美學價值。

在這股風潮中,台灣感性老屋成為了人們尋求心靈慰藉的具體場域。越來越多的咖啡廳、選物店、甚至民宿,選擇將老宅進行改造,保留其原有特色,並注入新的設計巧思。

將台灣過去的生活痕跡,巧妙地融入現代日常,讓「懷舊」不再只是一種回憶,而是成為一種可以被體驗、被感受的生活方式。這些充滿歷史感的元素,像是:

  • 鐵窗花:充滿歷史感的幾何圖案,是台灣老屋的獨特印記。
  • 磨石子地板:細膩溫潤的觸感,記錄著歲月流逝的痕跡。
  • 木窗與木門:帶有手作感的溫暖材質,讓空間充滿人情味。

暖黃燈光:營造出靜謐、溫馨的氛圍,讓人感到放鬆與安心。

▲位在大稻埕街上的郭怡美書店擁有百年歷史,保留了老屋的原始風貌。圖/郭怡美書店粉絲專頁

▲北投路易莎由溫泉旅店改建而成,是全台唯一一間接近百年古蹟的門市。圖/路易莎官網

這些老屋並非追求完美無瑕的裝潢,而是強調「氛圍」的營造。它們將台灣過去的生活痕跡,巧妙地融入現代日常,讓「懷舊」不再只是一種回憶,而是成為一種可以被體驗、被感受的生活方式。

台灣感性的文化意涵與價值

「感性」一詞,通常代表著一種情感與美學的投射。台灣感性之所以能打動人心,是因為它融合了不同時代的文化與人文元素,並在現代生活中得以延續。這些不同時代的元素,拼貼了台灣獨特的城市面貌,正是「台灣感性」誕生的核心。

這份美學的誕生,並非全然自然形成,而是在人們有意識地挖掘、累積,甚至重新詮釋的過程中逐漸成形。在資訊爆炸、凡事追求效率的現代社會,人們常被標準化的完美與過度包裝的表象淹沒,因此更加嚮往真實、有溫度的生活方式。

也精準地回應了Z世代對「反主流」與「真誠」的追求。他們渴望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完美濾鏡,而是充滿個人風格與故事性的生活。因此,台灣感性不只是一種風格,它更是一種被創造出來、用來療癒現代人心靈的文化出口,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情感與價值。

 

走進台灣感性老屋,體驗最真實的浪漫

你對台灣感性老屋有什麼特別的回憶或感受嗎?下次當你走在台灣的街頭巷尾,不妨放慢腳步,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欣賞那些或許不起眼的老屋。你可以走進一間老宅咖啡廳,感受磨石子地板的溫潤;你可以抬頭看看一扇扇獨特的鐵窗花,想像它背後的故事;你也可以在暖黃燈光下,享受一個悠閒的午後。

這些老屋不僅僅是建築,它們是台灣歷史的見證,也是台灣人溫暖與浪漫的縮影。它們提醒著我們,最真實的美好,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裡。

如果你也想用更軟性的視角,探索房產與生活的連結,歡迎前往「房市氣象台」官網,發現房產市場的更多樂趣!

https://www.houseradar.com.tw/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分享:

延伸閱讀:

熱門文章

相關文章

輸入你的房屋貸款條件

幫你輕鬆房貸試算!

房貸試算
萬元
萬元